从2G、3G、4G时代一路走来,今天的“5G上珠峰”,不仅是人类生命禁区的极限挑战,更让今后的登珠峰、科考、环保监测、生命救援等充满科技含量,也有了更多底气。
2020年2月,抗击武汉新冠肺炎疫情之下,亿万“云监工”通过5G+云网实时在线慢直播技术见证了火神山、雷神山医院建设的“中国速度”。从“云监工”到“云登顶”,背后是中国通信业不断突破核心技术,实现重大技术从“跟跑”“并跑”到“领跑”的跨越式发展。
为了上网课,藏族女孩斯朗巴珍不得不爬到雪山上找信号。2020年2月,中国移动西藏公司昌都分公司把设备手提肩扛搬到山上,专门架设一个基站,让她终于能够在家里上网课。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“信息孤岛”实现了通网,直播带货助力脱贫攻坚。“用得上、用得起、用得好”成为我国通信业务发展的主旋律。
一部小小手机的变换,见证了移动改变生活的梦想。
上世纪80年代,第一代手机进入中国人的生活。那个像砖头一样厚重、被称为“大哥大”的黑色大家伙,身价不菲,一度被中国人看作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。直到上世纪90年代的2G时代,手机还只能用来打电话和发短信。这一时期,中国引进国外技术,在世界通信业领域赛道一直处于“跟跑者”行列。
进入21世纪,移动通信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和国家竞争力的战略必争之地,中国开始寻求突破。为了促进3G以及4G的发展,2001年我国启动了Future计划(未来通用无线环境研究计划)。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,中国移动力求自主创新,在4G发展方向上,选择了不同于欧洲标准的TDD道路。
“我们当时看到TDD未来的前景,在技术创新上的可能性更大。”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20年来一直深耕通信技术自主创新,一路见证了中国“1G空白、2G跟随、3G突破、4G同步、5G引领”的艰辛历程。
中国的技术要进入国际市场,就必须使TDD成为世界认可的国际标准。当时世界上多数国家采用的是FDD-LTE制式,而中国移动倡导的则是TD-LTE(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)。
2007年,4G标准制定进入尾声,当时中国TDD技术发展前景十分渺茫。中国移动集团级首席专家刘光毅和团队担负起推动中国TDD技术全球化发展的历史使命,从技术提升、推动国际标准等多个方面展开工作,在TDD标准最为关键的帧传输结构等方面提出3项核心技术革新方案,显著提升了TDD系统的技术竞争力。经过历时半年夜以继日的攻关,他带领团队经历了与国际主流设备商和运营商的多轮博弈,成功推动TD-LTE成为全球唯一4G TDD技术标准。
让黄宇红感慨的是,2013年12月4G正式投入商用以来,中国移动用3年时间完成了2G时代10年的建设工作。4G商用规模实验殊为不易。当时技术人员在15个城市、两万个站点进行了1万多次的测试,2012年在广州的规模试验中,全球第一次200多人在同一地点同时使用笔记本进行性能测试,留下了一个难忘而珍贵的历史镜头。
“1G、2G、3G时代,更多的是让人们了解和开始使用移动通信。”刘光毅表示,4G是在中国发展最积极也是最成功的一代移动通信技术,人们日常生活由此迎来巨大变革——出门不用带钱包、银行卡,使用手机支付和导航、共享单车、在线购物等已成为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习惯。从行以方便到快速通达,通信的每一步变革,都在切实地改变每一个人对世界的想象。
“4G改变生活,5G改变社会”。到了5G时代,中国移动的目标是,标准产业双引领,打赢一场“翻身仗”,让世界看见中国力量。结合在4G TDD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影响力,刘光毅带领团队提出了全球瞩目的“5G之花”方案,实现了在ITU/3GPP/NGMN等国际标准和行业组织中对5G需求的全面引领。刘光毅及团队深耕“新频段、新天线、新架构、新设计、新能力、新传输”六大关键技术方向,中国移动成为5G独立组网标准推动的事实主导者之一。团队共申请5G专利2000余项,专利实力位居全球运营商第一阵营;在3GPP等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共牵头27项5G核心标准项目,提交5G标准化文稿3000余篇。
不仅充分发挥在全球通信领域的产业影响力,推动我国主导的TDD技术成为5G系统的基础和主流,中国移动更牵头5G国际标准关键项目61个,获得5G专利超过2000件,实现了名副其实的“领跑”。
人们对5G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个字:“快”,从1G、2G到今天的5G,峰值速率从KB级别提高到MB级别,再到如今的GB级别,手机已经可以实现近似地面光纤宽带的千兆带宽,4G网络需要10分钟下载的一部4K高清电影,5G网络只需要几秒钟便可完成,近几年最火热的购物模式“网络直播带货”,正是建立在高速移动网络的技术基础之上。
5G不仅是更快。黄宇红将4G、5G比喻成“修路”和“造城”:“4G是修数据通道,5G是立体通道。两者最大的区别是5G不是单点的技术,需要打造跨行业的融合生态。”
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,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改变,远程在线生活工作模式在疫情期间得到充分运用,全国各地专家在远程医疗场景下抗击疫情,学生在家接受远程教育,员工线上完成远程会议……在诸多“远程”需求得以实现的背后,是凭借5G技术拥有的大带宽、低时延和快速部署等技术能力支撑。正因为如此,也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了网络的便捷,打开一个“新世界”。
从1987年第一个移动通信基站诞生,到今天30多年时间里,移动通信经历了4次代际变迁。今天,在全面推进网络强国、数字中国、智慧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,一个高速、移动、安全、泛在的现代化通信网络已然布局于世界东方。
中国移动成立20年来,以不懈努力和使命担当,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“牛鼻子”,矢志不渝用自主创新带动产业突破,冲在了世界通信业“领跑者”方阵。
站在新时代的起跑线上,中国移动再出发,主动迎接6G新挑战:针对6G后续研究乃至标准化,相继发布了面向2030+系列白皮书,提出了“数字孪生,智慧泛在”的6G愿景、6G网络六大特征、“三层四面”6G网络逻辑架构。中国移动还积极推动构建6G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,面向基础研究和行业短板,继续开创移动通信新辉煌。
上一篇
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下一篇
重筑城市新蓝图 巨头竞逐亿万市场